人民银行安徽省分行:以“四动”聚“四力” 推动金融机构与乡村产业“共同发展”
为解决农业产业生产经营周期长、收益波动大、抗风险能力差、融资能力弱等特点,在人民银行总行和安徽省委省政府的指导下,2025年2月,人民银行安徽省分行牵头创新实施金融支持“乡村产业振兴共同发展计划”,着力构建银企长期合作共赢新模式,促进“农业-产业-金融”良性循环,切实提升金融服务乡村振兴能力和水平。截至2025年4月末,全省49家金融机构加入“共同发展计划”,签约企业突破523户,贷款余额达11.66亿元。
一、银企联动,合聚共同成长发展内生力
人民银行安徽省分行以乡村产业需求为导向,创设“乡村产业振兴共同发展计划”金融服务模式,从源头上提升金融机构服务农业产业主体的意愿、能力和可持续性。通过鼓励商业银行在现有贷款合同和现行政策框架基础上,与各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签订中长期战略合作协议,形成“贷款合同+中长期战略合作协议”的金融合作模式,发展中长期全方位的业务合作。针对农业产业和生命周期特点,探索风险共担、成果共享的浮动利率调整模式,即在特色农业产业主体发展初期、收益较低阶段设定优惠贷款利率,产业和品牌成熟期适当调高利率,实现商业银行与农业主体“共同成长、共同振兴”的新发展格局。如中国银行马鞍山分行与某水产龙头企业采用“贷款协议+中长期战略合作协议”金融模式,量身定制专属金融方案,企业获得了650万元授信,建立起稳定的收购渠道。基于产业链场景,银行向供应链上的合作养殖户发放纯信用贷款,贷款期限灵活,与养殖周期相匹配,利率还比普通贷款优惠10%,帮助上下游农户解决垫款周期长、资金周转压力大的燃眉之急,不仅让金融与产业“共舞”,更让利益与责任“共生”,促进金融行业和农业产业共同发展。
二、政策驱动,汇聚乡村产业振兴协同力
强化金融政策与财政、产业政策联动,为推广“共同发展计划”提供政策支持。人民银行安徽省分行加大再贷款、再贴现等货币政策工具运用,提供低成本央行政策资金支持,截至4月末,全省支农支小再贷款余额899.38亿元,再贴现余额136.43亿元。同时,有效发挥财政资金奖补等政策的支持作用,促进金融财政政策联结联动,共同推动乡村产业发展。如宿松县金融机构为破解辖内某稻虾产业企业融资难题,拓展抵质押物范围,为其提供3年期1000万元信贷资金支持,并通过支农再贷款政策优惠向贷款利率定价传导,贷款利率低于该行一般涉农贷款利率100个基点。宿松县政府运用有关财政性资金对符合条件的贷款按金额的0.5%贴息(单户最高贴息5万元),对担保贷款按金额的0.5%予以担保费贴补。县融资担保公司对“稻虾产业贷”担保类贷款实行“见贷即担”便捷操作,有效帮助该企业大大降低了融资成本。
三、核心带动,积聚全产业链金融承载力
充分发挥核心企业引领带动作用,通过合作名单推荐、提供交易资金流动数据、连带责任担保等多种方式,将上下游产业链成员纳入产业振兴金融支持体系中,实现信贷支持、优惠利率和特色金融服务向全产业链延伸。金融机构结合上下游产业链成员生产经营情况与推介方式,提供批量化授信方案,提升延链产业融资质效。如辖内凤台县国武粮油工贸有限公司是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,凤台农村商业银行针对该企业“公司+基地+农户”的订单农业生产经营模式,创新推出“供应链”金融服务,全面梳理以该企业为核心的产业链上下游经营主体,建立“合作名单”,组建专业团队精准对接名单内企业发展需求,截至4月末,已向该企业发放执行优惠利率的信用贷款2000万元,并为链上企业发放信用贷款2600万元。
四、服务推动,提升各地特色产业竞争力
金融支持“乡村产业振兴共同发展计划”实施以来,全省各银行业金融机构充分发挥自身资源和专业优势,因地制宜、因企施策,把“乡村产业振兴共同发展计划”运用到各地特色农业产业,更好满足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多样化金融需求,以更好的金融服务提升当地特色农业产业竞争力。如郎溪农商银行当地某酒业企业签订《“乡村产业共同发展计划”战略合作协议》,以“商标权质押+固定资产抵押”组合拳,创新“前三年利率优惠+后续动态调整”机制,为企业注入1800万元中长期信贷支持,支持万吨级智能酒库建设,实现商标权的资本转化。同时金融机构根据电子订单提前放款,企业再通过定向支付确保原料归集,形成“钱等粮”的良性循环,目前该企业带动7家经销商接入“金农信e付”系统,2025年预计销售收入增长300万元,链上主体获贷超600万元,资金归行率提升15%。金融服务与产业链振兴深度绑定,既助力企业转型升级,又强化联农带农实效。
下一步,人民银行安徽省分行将进一步以“乡村产业振兴共同发展计划”为抓手,围绕助推地方特色农业产业升级,加强工作组织推动,促进典型经验推广,指导全省各地市在落地首单、首批业务的基础上,打通操作流程,积累实践经验,抓好可复制、见成效模式和案例的增量扩面,推动形成“共育一方产业,带富一方百姓”的金融服务乡村振兴工作新格局,为我省实现农业大省向农业强省的跨越贡献更大金融力量。